广东2020年煤改气市场需求预测

作为改善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煤改气一直是社会各界热议和争论的话题,包括煤改气的动因和实际成效、政府补贴机制设计、供暖保障等方面,而且,煤改气不仅涉及环保政策,还和当地能源结构调整、能源价格、气源和气价等因素密切相关。 2017年,在“大气十条”收官、清洁取暖开局等因素作用下,全国煤改气的典型特征是“超计划完成”、“气源短缺”,造成了全国性的气荒问题。为此,国家相继在“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等政策性文件中明确提出“以气定改”,抓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近年来,广东不断加强工业园区集中供热建设,稳步推进“煤改气”替代改造工程,逐步关停分散燃煤锅炉和燃煤自备电厂,大力促进了全省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和大气污染防治,但广东煤炭消费占比依然约40%,且珠三角地区面临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压力。在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背景下,广东将持续推进煤改气。 因此,梳理广东煤改气现状、理清当前问题和预测未来市场需求,对于推动煤改气稳步发展具有较大意义。 1、广东煤改气发展现状 1.1政策要求 自《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14-2017年)》、《珠三角地区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管理工作方案》印发以来,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煤炭利用即以各种形式的清洁高效利用为主,包括电力行业的水煤浆发电、超低排放改造和热电冷三联供等以及建筑陶瓷行业的水煤气等方式,努力达到节能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但是,直到2018年5月《广东省打赢蓝天保卫战2018年工作方案》出台,广东才首次正式在省级政策中提出“煤改气”,并明确“煤改气”是通过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煤炭来实现压减煤炭消费量的能源利用方式,此后,珠三角地区9市也陆续出台地市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到2018年12月,《广东省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更为严格的产业准入清单,要求2020年基本完成燃煤工业锅炉替代及清洁改造、工业锅炉污染综合治理、工业窑炉专项治理等工作(表1)。 1.2发展概况 与北方供暖地区不同,广东煤改气的重点集中在电力和工业(蒸汽)领域,目前已经实施煤改气的领域主要是电力(包括自备电厂)、陶瓷窑炉和锅炉3大领域。 (1)电力(包括自备电厂)。按照煤改气的广义概念理解(原来政策环境下可以使用煤炭,但政策要求禁煤),截止2018年10月,“十三五”期间全省已建4个电力煤改气项目,包括广州协鑫蓝天项目、肇庆四会热电项目、中山三角热电项目、肇庆高要热电项目。 (2)陶瓷窑炉。广东陶瓷行业分为建筑陶瓷和日用陶瓷2大类。其中,建筑陶瓷煤改气进度整体滞后,改用天然气的规模不及整体产能的10%,主要仍使用水煤气。日用陶瓷(含艺术陶瓷)一直使用LNG或LPG为主,用气规模超过整体产能的80%,其中潮州地区已基本实现全部用气,年消费天然气15~20亿m3。 (3)锅炉。多年来,通过实施高污染物禁燃区等系列政策引导燃煤锅炉实现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改造,全省商业锅炉已全部改用清洁燃料,珠三角一大批具有高附加值产品工业,如铝型材、玻璃、电子、食品、生物科技、制药、精细化工、汽车配件等也已实现清洁燃料改造。 2、广东煤改气存在问题 (1)缺乏统一规划管理,影响实施进度。广东于2018年5月首次正式提出煤改气,该时间节点并非5年规划的编制年,而是正处于政府机构改革期,许多涉及煤改气的项目并未以煤改气的名义列入“十三五”相关规划中,而以热电联产项目、分布式能源项目、综合能源项目、节能改造项目、环保改造项目等各种名义分散于各项规划和工作方案中,处于多个部门多头管理的状态,直接制约了煤改气的整体实施进度。以建筑陶瓷为例,其煤改气各环节分属工信、发改、城建、环保等部门,由于统筹管理不到位,出现了企业签订完煤改气整改责任书后,天然气气源和管网却未落实,待落实了气源和管网后,又存在氮氧化物排放不达标等现象,导致实际进度滞后;同时,由于建筑陶瓷行业竞争激烈,同一行业在不同地区的实施进度不一,容易导致先实施煤改气反而面临燃料成本增加而失去市场竞争力的窘境,严重制约企业积极性,甚至影响行业公平竞争秩序。 (2)天然气资源集中,供应保障易受影响。中海油、中石油占据广东区域内90%以上气源资源,仅有九丰储备库等少量第三方资源。受资源落实不理想、高价长协气合同、冬季保供等因素影响,广东天然气气源资源的实际供应保障程度较低。 以2017年为例,西气东输二线广东段投产第5年仍只完成项目设计供应量的32%;冬季保供期间尤为捉襟见肘,海气和大部分LNG项目受制于较高的资源成本,项目所完成规划设计达产规模的比例更低,这与广东煤炭资源高度市场化,保障性较强的发展水平有较大差距。同时,广东省天然气主干管网仅集中分布在珠三角地区,一定程度上影响全省煤改气工程实施。 (3)天然气供应环节多,利用成本较高。广东天然气资源主要依靠外地长途调入,运、销环节较多,下游终端利用成本较高。省内天然气主干管网运行模式采用代输模式,但由于省内主干管网与国家主干管网、城市管网之间定位模糊不清,存在主干管网重复建设,以及与国家主干管网、城市管网争夺重点用户,造成管廊资源浪费、增加收费环节等问题,推高终端用户用气成本。按天然气基准门站价格2.06元/m3(可上浮20%)、省管网代输价格0.15~0.2元/m3和城镇燃气管输费0.2~2.0元/m3测算,终端用户价格达到2.41~4.2元/m3。以单位热值的燃料成本计算,天然气是煤炭的2倍以上,天然气在以煤炭为主要燃料的传统制造业和发电行业的竞争力十分微弱,普及率较低。 (4)传统产业偏低端,用气承受力较弱。广东仍存在大量传统用热(蒸汽)工业,这些产业大多处于国际产业链分工中的末端地位,属于资源密集型低端产业,产业竞争充分且激烈。由于用热量较大,传统产业对热价的敏感程度普遍较大。 其中,珠三角地区的纺织、造纸、建材等传统行业的竞争已趋白热化,加之热价占产品成本高达10%~30%,热价的轻微波动将严重影响传统产业的企业生产运营。按广东“蓝天保卫战”的煤改气要求,纺织、造纸、建材等传统低端产业的热价占产品成本必将大幅提高,由于无法通过转型升级实现新增成本的消化,这些低端工业的煤改气压力较大,面临直接关闭或搬迁的挑战。 3、广东煤改气市场需求预测 按照《广东省打赢蓝天保卫战2018年工作方案》、《广东省大力压减燃煤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广东省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2018-2020年)》要求,广东煤改气未来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自备电厂、老旧燃煤机组、工业窑炉、天然气锅炉领域。 (1)自备电厂市场。从当前实际进程来看,广东自备电厂煤改气重点集中在东莞市造纸、纺织行业。根据广东省发改委批复的东莞市金洲纸业等10个自备电厂、总装机199.5万kW,结合东莞市煤改气及分布式能源项目有关事项的请示,考虑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贷款难、征地拆迁手续难度大,需要一定时间完成机组选型的设计优化和比选、熟悉新的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和项目环评审批机制以及需要向上游气源企业提出天然气的增量要求和完成采购等因素影响,预计2020年自备电厂煤改气的新增用气需求约30亿m3。 (2)老旧煤机市场。按照《广东省大力压减燃煤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要求,珠三角现役煤电机组退役后形成的供电缺口,原则上均采用气电替代。据此扣除非珠三角现役煤电机组,然后再考虑珠三角现役煤电机组所在片区电源布局情况,预计2018~2020年广东全省老旧燃煤机组实施煤改气的项目主要来自2018年沙角A厂1号机、沙角B厂2号机;2019年沙角A厂2、3号机及沙角B厂1号机、黄埔电厂5号机;以及2020年黄埔电厂6号机和长海电厂1、10、11号机,按照等容量建设煤改气机组的对应气电装机规模约250万kW。考虑项目建设涉及的相关因素影响,预计2020年老旧燃煤机组煤改气的新增用气需求约10亿m3。 (3)工业窑炉市场。据初步统计,广东全省建筑陶瓷企业数量共计230家,生产线数量共计998条。其中,珠三角地区164家、756条,主要集中在佛山和肇庆;粤东西北地区66家、242条,主要分布在清远和云浮。综合考虑管网设施建设、燃料成本、产品竞争力等因素,结合城市燃气公司评估结果,预计2020年建筑陶瓷行业煤改气的新增用气需求约20亿m3。 (4)工业锅炉市场。据初步统计,广东全省10~35t生产用锅炉数量共约550台,锅炉容量约8000t。其中,珠三角地区约250台,主要集中在江门、中山、东莞等;粤东西北地区约300台,主要分布在汕头、揭阳和清远。根据调研,工业锅炉煤改气进度的制约因素是各行业的价格承受力,由于具有高附加值产品工业已实现了清洁燃料改造,剩余的低附加值产品工业将面临清洁改造或直接退出。考虑广东产业结构调整前景,结合各城市燃气公司评估结果,预计2020年工业锅炉煤改气的新增用气需求约20亿m3。 综上可知2020年广东煤改气市场共需新增气量为80亿m3。 4、结论 从全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要求和广东加快调整能源结构的实际需求来看,广东需要严格推进煤改气,也正在大力推进煤改气。但是,当前广东煤改气也面临诸多问题,特别是增加企业用能成本,一定程度上影响煤改气实施进度。按照广东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要求的煤改气任务测算,预计2020年广东全省煤改气新增天然气市场需求约80亿m3,主要集中在东莞自备电厂、佛山陶瓷行业窑炉和江门燃煤锅炉3大领域。中远期来看,珠三角地区老旧燃煤机组是广东煤改气的重点方向。建议进一步深入研究重点行业企业煤改气实际成效和诉求,综合考虑天然气利用成本、煤改气用户生产经营水平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多方因素,提出推进煤改气的细化措施和市场开发策略。

为您推荐

老百姓不用担心缺“气”了?好消息:中国建成最大液化天然气基地

 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天然气战略储备能力至少要占其消费量的15%以上,而2019年中国约为16%(地下储气库)

2022-09-14 栏目:天然气行业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