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遭遇“大问题”,小米“辟谣”

近日有博主发文爆料称:小米汽车是个搅局的,我了解比较权威额消息是车型已经定版,酷似Taycan,各种抄了一大圈。雷军蛮厉害的,我一直觉得他能把小米汽车做起来,不过小米也遇到坎儿了,听说是小米汽车的品牌没批下来(至少截止目前),被列入到资本无序扩张概念里了,可能将来不准叫小米汽车,只能给别人代工,大致是这么个意思。

不过随后,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辟谣称,该消息不实,不存在所谓品牌需要批准的说法,此外小米汽车进展顺利,谢谢大家关注。

随后,博主“理记”再次发文称:自己被投诉了。而关于之前称小米造车遇到坎儿的微博已显示因被投诉侵权被删除。1月3日早间,博主“理记”再次发布微博称:“小米汽车生产销售资质审批遇挫折的事业内也不算什么秘密。”

而针对理记的发文,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再次发文表示:写小作文还是有市场的,起码在微博这种环境下。拿着“权威消息”的大棒煞有其事的点评下,然后话锋一转可以说点行业都闻所未闻的外行话,动辄资本无序扩张的大帽子如同万精油一般抹哪都行。最后,小米公关王化表示:罢了,辟谣非指责谁,仅仅是对有误导性的不实信息做澄清,本意也不是想要逞口舌之快争个输赢,更不需要博取同情博取流量。毕竟这年头网络信息这么发达,谁不认识几个内部人士呢,如此反复纠结于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也不用干活了,更何况有一些专业方面的信息普通人也无法分辨。对于不实信息我们依然会通过合法手段投诉举报,毕竟网络虽然流行小作文,平台还是得讲法理的。

不过对于小米公关王化的回应,博主理记并不认同。其再次发文称:该回应有点文字游戏。并指出小米车型像不像Taycan很快就会一目了然。至于小米汽车有没有遇到“生产销售资质获批困难”,这是自己听到的完整表述,没有任何回避的,时间点说的也很明确。同时,“理记”进一步爆料,“小米造车生产销售资质不一定能批下来”是十一月份时的消息,当时情况是车不能挂小米的牌子,可以找个现有的有生产资质的工厂,车造出来后,挂的不是小米的牌子。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小米造车被传陷入遇到坎儿风波。在去年11月份初,市场上开始出现小米造车项目停摆的流言。不过针对该消息,小米方面回应:小米汽车项目正在顺利推进。还有消息称小米造车并不顺利,小米汽车项目进展延迟,自动驾驶测试不及预期,最终可能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雷军宣布造车600天后,小米再次陷入低谷期。据报道小米汽车一名高级别员工透露:小米汽车的第一台车大部分定型,细节还会微调。不过实际的项目进度没有达到预期。其称“明面上看起来在顺利推进,但实际进度慢了不少。”主要是内部流程的问题,比如:在项目节点上要有对应的产出和交付,但在推进过程中,一些在定义中要交付的东西却因为各种因素出现延迟。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本该交付的功能和产品,会被砍掉一部分。“本身该交付的内容就不多,现在还会因为交付进行的卡点被砍掉一些,就会更少了。”

小米集团副总裁兼CFO林世伟也在去年11月23日小米的财报会上披露了小米造车的最新动态,表示:小米汽车研发团队人数已超1800人,前三季度总投入为18.6亿元,“2024上半年正式量产的目标非常顺利,目前芯片供应也没有影响到小米汽车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社交媒体平台上曝出多则关于小米公司裁员的消息,其中有的说法是裁员规模高达6000人左右。据网上小米员工透露,此次裁员中,手机部、互联网部、中国部等多部门均有涉及,甚至小米汽车也没能幸免,但部门之间裁员力度不尽相同。其中,中国区个别部门裁员比例高达75%,互联网部也有团队裁员40%。

对此,有小米集团内部人士表示,年底裁员的事情确实有,但都履行合法合规的流程。补偿政策为N+2,未休完的法定年假按照双倍金额折算。对于裁员比例,该人士称,实际优化人员数量不到整体的10%。

按照计划,小米汽车首款产品预计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8月28日,小米创始人兼CEO雷军在微博发文:大家在路上见过我们的自动驾驶测试车吗?”并附上自己和一台小米自动驾驶测试的车的合照。9月30日,据澎湃新闻报道,在近日的一次内部讲话中,小米创始人雷军透露,小米汽车首台工程车已下线。

此前,雷军曾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小米成电车前五才能成功。其表示:“当电动车行业进入成熟期时,世界前五大品牌将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换句话说,小米成功的唯一途径是成为前五名之一,并且每年出货量超过1000万辆。竞争将是残酷的。”从出货量要超过1000万辆来看,还是有很大的难度。以2021年数据为例,全球销量排名位居榜首的丰田集团累计销量也才为1080万辆,小米想要超越还是不太现实的。

为了跨界造车,小米投入了巨额资金。据小米此前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投入为8.29亿元,较第二季度增加 35.68%。前三季度小米造车业务累计投入18.65 亿元。造车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在没有实现量产销售时,更需要不断的投入资金。不过据小米近期发布的2022 年第三季度财报来看,其收益并不理想。相关数据显示,本季度小米集团总营收 705 亿元,同比下滑9.7%;经调整净利润为 21.2 亿元,同比大幅下滑 59.1%。从数据来看,小米营收结构中的各个业务板块,都处于同比下滑的状态,在净利润大跌的情况下,是否还能撑得起小米造车所需的资金?此外,近几年由于受疫情及原材料上涨因素影响,手机制造厂商的日子并不好过。据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9%,出货量全球前三的厂商只有苹果实现了同比增长。

声势浩大的造车运动,还未能给小米带来任何收入,依然处在一个纯支出的阶段。2022年第三季度,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8.29亿元。在基本盘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小米还有手机冲高端和造车两大战略任务有待完成。整体业绩下滑,再加上今年经济放缓和疫情等不稳定因素,小米当下的日子并不好过。

2021年初,雷军宣布,小米智能电动汽车项目正式立项。未来十年,我们将投入100亿美元,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雷军表示,这是他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他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此外,对于未来十年投入100亿美金的决策,他也十分坦然。在发布会上,雷军公布了小米在2020年的现金余额:1080亿元。“我们亏得起。”他说,接着又补充道:“只要造得出来,就一定能卖得出去。”他信心十足。

为您推荐

光伏未来可期!已被写入12省14市2022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光伏未来可期!已被写入12省14市2022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近日,广东、陕西、上海、北京、河南、四川等省市区2022

2022-09-17 栏目:新能源行业
为什么“缺芯”也阻挡不了特斯拉?

为什么“缺芯”也阻挡不了特斯拉?

  2021年,特斯拉在全球售出了93.6万辆汽车,同比增长87%

2022-09-13 栏目:新能源行业
传统车企拟拆分上市,新势力转向港股,“造车后浪”涌入赛道

传统车企拟拆分上市,新势力转向港股,“造车后浪”涌入赛道

  在看重成长性和想象空间的资本市场,新能源赛道在2021年

2022-09-13 栏目:新能源行业
动力电池之后,车企和机构都盯上了这块万亿肥肉

动力电池之后,车企和机构都盯上了这块万亿肥肉

  从价值角度来看,动力电池、整车均处于高估值,现在入场

2022-09-13 栏目:新能源行业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