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特斯拉领衔 纷纷涨价的新能源汽车还有竞争力吗?

在国家政策、技术、消费者认可度提升的助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迎来蓬勃发展的阶段,然而不久前,新能源汽车涨价的消息却悄然出现,一家又一家新能源汽车造车巨头官宣涨价或者变现微调,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为何短时间内新能源汽车集体涨价?这么涨价下去的新能源汽车还能有市场竞争力吗?

不久前,比亚迪汽车官方发布了一条车价调整说明,对旗下王朝网和海洋网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1000-7000元不等,此次价格调整将于2月1日起生效,在此之前付定金签约的客户不受此次调价影响。比亚迪在声明中表示,本次价格上调主要是新能源车型的补贴退坡以及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因素导致。

比亚迪/特斯拉领衔 纷纷涨价的新能源汽车还有竞争力吗?
     

想必稍微了解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朋友都非常清楚,比亚迪并不是第一家宣布旗下车型涨价的新能源车企。此前已有多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宣布涨价,从蔚来、小鹏、特斯拉等中外新势力,到大众、奇瑞等传统车企旗下的纯电动车,终端售价在近期普遍上涨数千至上万元。也有选择“保价”的品牌,但能守住多久还是问号。

特斯拉在2021年12月31日宣布,Model 3和Model Y的后轮驱动版售价分别上调1万元和2.1万元,而且就在此前不久,这两款车型的后轮驱动版已经把售价上调了4752元。

比亚迪/特斯拉领衔 纷纷涨价的新能源汽车还有竞争力吗?
     

无独有偶,小鹏汽车宣布全系涨价,涨价幅度约4300-5900元,而哪吒汽车产品价格上涨约2000-5000元,2022年1月1月起埃安LX则涨价4000元,新款AION SPlus较 2021款涨幅在7000元以上。不仅如此,一汽大众、广汽埃安等品牌产品价格也有所上调。2022年1月,哪吒汽车对旗下车型进行提价,哪吒V、哪吒U Pro等车型价格有约2000元到5000元不等的涨幅。

比亚迪/特斯拉领衔 纷纷涨价的新能源汽车还有竞争力吗?
   

除了涨价之外,也有车型在重大选装配置也进行价格调整。比如极氪官网公布的价格调整方案里,001 YOU版直接从36.00万元提高到36.80万元,而001 WE版针对高性能空气悬架系统套装的选装价格也从2.0万元提高到2.8万元。还有变相微调的,比如理想汽车迄今未宣布涨价,只是从2022年2月1日起,三电终身质保改为8年/12万公里。

比亚迪/特斯拉领衔 纷纷涨价的新能源汽车还有竞争力吗?
   

短时间内这些车企们为何会集体涨价?通过它们所发出的公告以及近段时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动态不难发现主要原因。补贴退坡,原材料价格上涨,芯片供应短缺,保费、里程税等潜在使用成本上升……多方因素的夹击之下,原本就还没到稳定盈利阶段的新能源车,被迫开始向用户转嫁压力。

首先是国家新能源补贴的退坡。2021年12月31日,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及补贴方案,明确了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其中,30万元以下的纯电动车型补贴将减少5400元,插电式混动车型补贴金额减少2040元。2022年12月31日后上牌的新能源汽车,将不再给予国家补贴。新政策的推出,意味着2022年将是中国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最后一年。

比亚迪/特斯拉领衔 纷纷涨价的新能源汽车还有竞争力吗?
   

这也意味着失去补贴之后,相比于接受度更高的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更少一份价格上的优势,或有可能影响到消费者购买的意愿,在销售的数量上或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补贴退坡同时,上游原材料价格迎来大幅上涨。众所周知,钴是三元锂电池负极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钴高昂的成本却让不少动力电池厂商感到压力十足,从而另辟蹊径开发无钴电池。

比亚迪/特斯拉领衔 纷纷涨价的新能源汽车还有竞争力吗?
  

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钴的价格也依然是一路疯涨。数据显示,钴的价格已经超过了50万/吨,从去年1月份到目前为止已经上涨了超过1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国,电池的价格为41060美元/吨,比去年1月份足足高出了5倍多。除了钴之外,锂、焦炭、铁矿等原材料价格也处于上行态势,传递到消费终端只是时间问题。

为了降低电池成本,很多车企都选择了改用成本更加低廉,但是续航能力更弱的磷酸铁锂电池,这也是为什么磷酸铁锂电池会在2021年市场地位急剧攀升。随着新能源车企纷纷转向,市场对磷酸铁锂电池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远远超出了产业链原有的产能布局。突然飙升的需求量也已经引发了连锁反应,导致磷酸铁锂电池原材料也跟着一路飙升。

比亚迪/特斯拉领衔 纷纷涨价的新能源汽车还有竞争力吗?
  

补贴越来越少不说,成本还越来越高,这样的情况对于原本就营收不盈利的新能源汽车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毕竟对于当前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新能源汽车产业之所以能够在前几年和传统汽车产业打的有来有回算是棋逢对手,关键原因还是国家各类政策的倾斜,从直接的购车补贴到各种上牌支持政策,新能源汽车可以说在国内市场是一路绿灯,这样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才能够在市场上有所作为。

不过仔细分析一下,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涨价似乎也在情理之中,那么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加入了涨价的大潮之中,新能源汽车还能有市场竞争力吗?

虽然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和政策补贴有很大的关系,但不得不考虑到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才是影响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在各种政策、优惠价格退却之后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关键。整个行业趋势来看,汽车相关的服务、政策正向新能源汽车靠近,涨价这一市场常见现象并不会较大程度上影响到汽车的销售。

面对国家补贴退坡,不少车企以限时保价的方式来鼓励顾客下单提升汽车的销量,如蔚来汽车、小鹏汽车、一汽大众等宣布在规定日期前完成购车,依旧可以享受补贴(车企垫付)促进汽车销量的提升。

比亚迪/特斯拉领衔 纷纷涨价的新能源汽车还有竞争力吗?
   

比如,蔚来汽车此前宣布,在2021年12月31日(含)前支付定金,且在2022年3月31日前成功提车的用户,可依旧按照2021年国家补贴标准享受补贴,差额由蔚来承担。小鹏汽车宣布,在2022年1月1日-10日支付定金的用户,可享受与2021年一样的补贴政策,补贴差额全由小鹏汽车承担。一汽大众宣布,在2022年2月28日前完成ID CROSS购车,可享受与2021年相同的综合补贴后售价,5400元的补贴退坡由一汽大众承担。

比亚迪/特斯拉领衔 纷纷涨价的新能源汽车还有竞争力吗?
   

凭借新能源市场这几年的迅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只要优势在竞争力就不会缺失。2021年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同比翻倍增长,超过350万辆,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3.4%。同时,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也由2020年的5.4%跨越式地增长到2021年的15.7%。通过数据能够发现,2021年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爆发,可见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型的逐步认可,同时新能源汽车本身具备的优势也能支撑其涨价带来的不利影响。

首先新能源汽车本身在节省成本上的优势。新能源汽车可能价格相对较贵,但是用车的成本却是相对较低的,我们看到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成本是远远低于传统的加油成本,再加上新能源汽车的维护保养成本相对较低,这些低成本也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优势所在,有这些成本存在,对于大多数要买代步车的用户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

其次是牌照与政策倾斜依然存在。之前对于不少大城市来说,之所以大家要买新能源汽车,关键在于新能源汽车有一系列的优势,比如说就以上海为例,上海车牌拍卖一直都是非常困难,不仅中签率极低,而且车牌成本更是高达十万块一张,这些成本都给用车带来了极大的难处,而新能源汽车在这方面的优势还是存在的,这也是当前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之一。

第三,新能源汽车在智能汽车方面的潜力。众所周知,智能化是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相比于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更核心优势在于智能汽车,这些年大量的自动驾驶政策开始出现,智能汽车的优势也开始逐渐显现出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未来的智能汽车大概率在新能源汽车的平台之上,所以想要优先使用智能汽车的用户,应该还是要选择新能源汽车。

此外,新能源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消除消费者的顾虑。过去一年中也有不少如像宁德时代、吉利的车企入局以换代充的换电模式,大规模建立换电站等缓解消费者的里程焦虑、降低充电的时间和后期电池成本等等,为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后方保障上进一步完善提供更好的服务、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比亚迪/特斯拉领衔 纷纷涨价的新能源汽车还有竞争力吗?
  

随着补贴退坡,以及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新能源汽车在未来几年时间内,可能会打破补贴与成本之间的平衡,从而导致汽车零售价格上涨成为趋势。涨价对新能源汽车短期内的销量难免会产生影响,不过由于汽车电动化大趋势不变,再加上随着车企的相应举措应对,新能源市场依然大有可为。

当然也不能盲目乐观,2021年的汽车市场月销量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占中国汽车销量的比例最高已接近两成,这显示出燃油车依然是市场的主流,而随着这些新能源汽车的弊病为消费者熟知,使用成本的大幅上涨,如今再叠加新能源汽车价格的上涨,新能源汽车销量上涨的势头或许被遏制。

而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也可能会迫使新能源汽车发展遇上瓶颈,前十年发展迅猛的新能源汽车可能会进入冷却状态。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将会更加倾向于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补齐短板,而不再是盲目增加成本高昂的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追求超长的续航里程,以及各种新科技的加持。

总结

短时间内,新能源汽车的集体涨价,市场或许或许会有轻微的心理变化,但未来新能源汽车在市场大需求的背景下仍将呈现稳步增长,这并不是涨价所能左右的。汽车厂商需要切换意识,摒弃“拄拐心理”,逐渐走向彻底摆脱对补贴的依赖。而消费者也在愈加熟悉智能电动汽车这个“新物种”,对本土电动车的信心会越发坚定。至于若有新能源车企在成本因素影响下无法存活,这些车企淡出舞台,本就可以为留下来的头部车企腾出更多的空间。

(图片来源:veer库)

为您推荐

光伏未来可期!已被写入12省14市2022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光伏未来可期!已被写入12省14市2022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近日,广东、陕西、上海、北京、河南、四川等省市区2022

2022-09-17 栏目:新能源行业
为什么“缺芯”也阻挡不了特斯拉?

为什么“缺芯”也阻挡不了特斯拉?

  2021年,特斯拉在全球售出了93.6万辆汽车,同比增长87%

2022-09-13 栏目:新能源行业
传统车企拟拆分上市,新势力转向港股,“造车后浪”涌入赛道

传统车企拟拆分上市,新势力转向港股,“造车后浪”涌入赛道

  在看重成长性和想象空间的资本市场,新能源赛道在2021年

2022-09-13 栏目:新能源行业
动力电池之后,车企和机构都盯上了这块万亿肥肉

动力电池之后,车企和机构都盯上了这块万亿肥肉

  从价值角度来看,动力电池、整车均处于高估值,现在入场

2022-09-13 栏目:新能源行业

合作伙伴